《国际循环》:FEVER研究证实在HCTZ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非洛地平使血压额外降低4/2 mmHg可进一步显著降低主要终点卒中和次级终点,您能否总结一下这一治疗策略对于卒中二级预防的新的数据?
《国际循环》:FEVER研究证实在HCTZ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非洛地平使血压额外降低4/2 mmHg可进一步显著降低主要终点卒中和次级终点,您能否总结一下这一治疗策略对于卒中二级预防的新的数据?
张宇清教授:FEVER研究主要目的是观察积极血压降低和一般血压控制对于心血管预后终点的影响。对于中国人群来讲,我们的主要终点是脑卒中。卒中是中国人群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而且对于卒中以后的人群是否需要积极的降压治疗,目前也是讨论的热点问题。过去PROGRASS研究和PATS研究已经证实卒中后积极的降压治疗或降压治疗对于卒中的再发有积极的影响。FEVER研究一共入组9700多例的患者中25%是既往合并卒中或TIA病史的患者,这部分患者血压控制和积极降压治疗组获得益处也是比较明显的。
《国际循环》:FEVER亚组研究显示出的非洛地平卒中二级预防获益是否可推及所有CCB? 还是非洛地平具有某种特殊的作用机制?
张宇清教授:我倒不认为这是单纯非洛地平降低卒中再发的益处。以往的研究,无论是利尿剂或利尿剂联合ACEI的研究,PROGRASS也好,PATS也好,证明了对于卒中后降压治疗的益处,至少我们没有做药物和药物之间对照,无法证明对于改善卒中,某一类药物有降压以外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汇总分析发现钙拮抗剂对于改善卒中有一些降压以外的作用,但更主要的作用在降压本身。
《国际循环》:FEVER亚组分析结果是否会影响指南对于降压治疗血压目标值的推荐意见?您认为对这一人群理想的血压目标值是多少?
张宇清教授:关于卒中以后的人群降压治疗血压目标到底是多少?在上一版的欧洲高血压指南中提出应该更积极的降压,收缩压为130 mmHg以下;但2009年对这部分研究数据的回顾发现,并没有充足的研究资料显示收缩压控制到130 mmHg以下,更积极的降压治疗或更低的血压控制目标是不是可能导致缺血性事件的增加,目前不得而知。可以说现在情况下,我们主张降低到140 mmHg以下,但是是不是需要更低的血压控制,还需要更多的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国际循环》:能否介绍一下糖尿病亚组的研究结果?对这部分人群的研究目的是什么?有无观察到获益?
张宇清教授:我们在FEVER研究中有13%的病例基线合并有糖尿病,因为合并糖尿病往往归入为极高危血压治疗组。我们没有特别的单独分开,因为这部分病例比较少,进一步分析可能会出现把握度不足的情况。因此合并糖尿病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这部分人群,我们都放在高危人群组分析,结果发现,降压治疗或非洛地平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有心血管事件降低,但是比较不合并或相当危险程度低的人群获益更少,所以提示我们抗高血压治疗可能会存在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提示今后的降压治疗不一定是越低越好,应该尽早治疗。
《国际循环》:根据FEVER研究结果以及您个人的临床治疗经验,您认为对于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什么才是适宜的目标血压水平?
张宇清教授:从既往的临床研究结果来看,更积极的降压治疗在ADVANCE研究显示血压降低到134 mmHg,这也是目前糖尿病研究中血压降的最低的,除了ACCORD研究以外,但是它是总的终点事件获益,在大血管终点事件方面也有降低的趋势,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从ACCORD研究的结果来看,它的积极血压治疗没有获得更多的益处,毕竟ACCORD研究两组的血压差异非常大,而且只分为两个血压治疗组,<120 mmHg和<140 mmHg,如果多出来一个组就能看出来一些不同的差异,因此我们目前对于糖尿病人群血压到底降低到多少仍然存在疑问,还需要做一个相当规模的研究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