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ACS患者抗栓治疗新选择、新理念

作者:  霍勇  陈纪言  韩雅玲  KIM   日期:2013/3/6 15:08:08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中,有一半是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所致。ACS发病急、病情重,预后不佳, 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降低ACS死亡率的关键。无论是采取药物还是介入治疗,双联抗血小板都是ACS治疗的基石。近年来,不同作用机制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不断涌现,最新发布的临床研究推动了指南的更新和临床医生治疗理念的变化。10月13日,第23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期间,多位国内外心血管领域的权威专家相聚于ACS抗血小板治疗学术论坛,就该领域的临床研究、指南更新、治疗理念等焦点、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探讨。

  中国ACS诊疗现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首先分析了中国ACS的诊疗现状。
  
流行病学现状
  2010年流行病学报告显示:我国有2.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每5位成年人中就有1位是心血管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占2009 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41.1%,其死亡率20 年来还有逐年升高趋势,这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在所有心血管死亡中,ACS占到了一半,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ACS患者预后,刻不容缓。
  尽管目前采取了多种药物和介入手段干预,ACS患者的预后还是需要改善。CREATE 研究对7510 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访显示,7天内分别有9.4%和19.3%的患者发生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事件。OASIS登记研究对229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随访2年显示,NSTEMI患者的预后同样也不乐观。
  作为ACS药物治疗的基石,研究显示,规范抗栓治疗可以显著降低ACS患者的死亡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并且随着双抗时间的延长,患者预后改善越显著。
  CPACS研究
  中国ACS临床路径研究(CPACS)揭示了中国ACS患者抗栓治疗现状。该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入组2973例ACS患者,其中STEMI、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5%、12%和43%。研究提示,无论患者是住院治疗还是出院治疗,无论是在三级医院还是在二级医院治疗,阿司匹林是中国ACS患者使用的主要抗栓药物,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严重不足。出院随访显示,氯吡格雷的用药依从性下降显著,只有不足20%的患者在出院12个月时仍在坚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CPACS研究提示,中国ACS患者的抗栓治疗无论是疾病类型、医院级别还是性别间都存在较大差异。
  对此,霍教授指出,需要加强对中国临床医生的教育,同时,临床医生也需要重视对患者的说服和解释力度。
  Apicor-Asia研究
  正在进行的Apicor-Asia研究是一项全球性的关于ACS抗栓治疗及ACS管理的前瞻性注册研究。该研究目前在亚太地区已经入选包括中国在内的13000 多例患者。期待该研究为未来更好地了解中国ACS抗栓治疗现状,以及同步比较中西方医疗模式的差异提供一定帮助。
  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亚洲挑战
  韩国人群支架血栓高风险预测切点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院金(Hyo-Soo Kim)教授在ACS抗栓治疗方面有过多项研究。他与大家分享了韩国的相关研究并提出ACS患者抗栓治疗的亚洲挑战。
  韩国研究显示,51%亚洲人群存在CYP2C19 功能缺失等位基因,比例高于白种人、墨西哥人和非洲人,因此氯吡格雷个体反应差异性在亚洲人群更常见。
  韩国CROSS-VERIFY队列研究对拟行冠脉造影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24 h后行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反应单位(PRU)>275为韩国人群PCI术后1年支架血栓高风险的预测切点。除此之外,治疗前后PRU的变化值也是预测的风险指标之一。Kim教授指出,氯吡格雷治疗后,PRU>275且PRU变化值<5%的患者,对氯吡格雷治疗反应最差,预后也最差;而治疗后PRU<275 且PRU 变化值>5%的患者,对抗栓治疗反应最好,预后也最佳。这两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及支架血栓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而血小板高反应性的独立预测因素则有女性、慢性肾病、糖尿病、年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不吸烟等。
  如何解决氯吡格雷治疗低反应
  有4种途径可以解决氯吡格雷治疗低反应,包括氯吡格雷加量、加用西洛他唑、加用欧米伽-3脂肪酸和改用变异性小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Kim教授逐一从循证学角度分析了这4 种途径。CURRENT-OASIS 7证实了氯吡格雷增量的有效性。研究显示,与标准剂量相比,双倍剂量氯吡格雷能降低30天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风险15%,以及30天支架血栓风险42% 。CILON-T 试验观察了加用西洛他唑对提高氯吡格雷治疗反应的作用。研究显示,西洛他唑通过降低患者PRU 水平改善氯吡格雷治疗低反应。HOST-ASSURE研究则比较了两种治疗方式带给患者1个月临床净获益的差异。结果提示,双倍剂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DAT:双倍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与三联抗血小板治疗(TAT: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的优效性没有显著差异。OMEGA-PCI研究则证实了欧米伽-3 脂肪酸提高氯吡格雷治疗低反应的作用。最后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改用变异性小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Kim教授指出,近期多项大型临床研究为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提供了有力的循证支持。其中PLATO研究比较了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达16%(图1)。

  
图1 PLATO研究主要有效性终点显示,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显著降低1年复合终点16%

[1]  [2]  [3]  下一页

版面编辑:赵书芳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STEMI心肌梗死替格瑞洛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