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加强高血压学术交流 促进高血压防治研究——中国西部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论坛暨2008内蒙古自治区心血管病年会会议纪要

孙刚 杨晓敏 岳健伟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8/9/10 10:51: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08年8月1~3日,中国西部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论坛暨2008内蒙古自治区心血管病年会在草原钢城包头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内蒙古地区首次召开的区域性高血压专题会议,会议得到国内心血管界专家特别是高血压专家的支持与关注。国内著名的心血管专家刘国仗、赵连友、孙宁玲、沈璐华、杨天伦、王浩等教授专程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本次会议旨在研讨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问题,同时结合中国西部地区的地域特点探讨高血压的防治策略。

新型降压药物

    随着对高血压认识的不断深入,降压药物也在不断进展,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刘国仗教授阐述了几种新型降压药物的应用。重点阐述了RAS抑制剂:直接肾素抑制剂(DRI)。

    现有RAS抑制剂(ACEI、ARB)抑制AT1受体而对肾素丧失反馈机制,导致血浆肾素(PRA)增高,而DRI直接抑制肾素的作用,为理想RAS抑制剂(图1)。Rasilez是第一个有效的口服DRI,生物有效性为2.6%,优于其他DRI(其生物有效性均<1%),足以产生持续效应。临床研究表明Rasilez有很好的降压作用,高血压动物模型研究表明Rasilez可减少蛋白尿,预防左室肥厚(LVH),即有心脏和肾脏保护作用,与ACEI比较有剂量依赖降低PRA作用,可降低Ang I与Ang II,降低醛固酮排出,Rasilez与ACEI、CCB或利尿剂合用会明显增加降压疗效,抵消上述药物所致PRA增高。

高血压研究推动临床进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提出了高血压治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①最佳的血压目标,②不同人群血压的阈值,③最佳的治疗方案,④血压下降与器官保护,⑤新的降压药。并在回顾对高血压认识的逐步深入的基础上,回答了以上五个问题。

    高血压的研究推动了高血压临床的进展,高血压的诊断更趋于全方位(血压测量及危险分层),目标血压越来越低,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一般人群目标降压<140/90 mm Hg,高危人群<130/80 mm Hg,在临床终点的判断更注重对中间终点(血管、肾脏)早期受损的评估和干预,体现了预防和延缓疾病进展的原则。高血压治疗更趋于优化方案、个体方案及综合治疗方案,强调高质量降压。而在高血压治疗方面迄今仍有两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一是患者的依从性,二是清晨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特殊性问题 低舒张压的收缩期高血压研究现状

    低舒张压高血压具有患病率高,脉压大,血压波动大,并发症多,存在体位性低血压及预后较差等特点,对老年人的健康存在严重危害(图2)。老年人高血压变化类型程度与动脉硬化程度相关,研究证实,大动脉弹性减退35%,收缩压升高25%,舒张压下降12%,导致脉压增大。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赵连友教授对低舒张压的收缩期高血压的处理提出了治疗的新概念,指出:以选择性降低收缩压,不降低甚至提高过低的舒张压,缩小脉压为治疗目的,以选择具有降低动脉僵硬度和改善大动脉弹性的降压药物为治疗策略,强调了科学降压达标,注意联合用药,选药个体化,重视降压质量及综合干预。

    通过赵教授的演讲,提高了我们对低舒张压的收缩期高血压的认识,指导了广大基层医生的工作,通过重视低舒张压的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科学治疗,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

高血压血管重塑研究进展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孙刚教授指出高血压血管重塑贯穿了整个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其中机械应力、内皮功能损伤、RSA-Ag II作用是血管重塑的始动因素,导致细胞生长、凋亡、炎症和纤维化改变了血管的结构和力学特征。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引起重要靶器官血管结构及功能障碍而发生心血管事件。因此要在积极降压达标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保护和恢复血管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注重控制多重危险因素,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图3)。

高血压病患者糖代谢状况
    高血压患者极易并发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5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胰岛素抵抗(IR)或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年约有2%会罹患新发糖尿病,常合并IR、糖代谢异常。餐后高血糖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前期表现,是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促发因素。然而作为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图4),目前高血糖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赵兴胜教授总结指出,IR是糖代谢异常与高血压病的共同土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高血压病患者中IR发生率为58.0% ,当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有IGT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时,其IR发生率达95.2%。

    OGTT是发现糖代谢异常的重要手段,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建议,凡FPG≥5.6 mmol/L而未确诊糖尿病者均应接受OGTT检测。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及起搏治疗

    心力衰竭与许多恶性肿瘤一样预后不良,比心肌梗死预后更差,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1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对心力衰竭的非药物及起搏治疗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全人工心脏、心脏移植、左室辅助装置、背阔肌心脏成型术、左室减容术、双室同步起搏等治疗方法。重点阐述了双室同步起搏、双室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方法,与前5种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方法相比,其简单易行,疗效肯定,是世界范围内治疗研究的热点。主要纠正心力衰竭后继发出现的电和机械活动方面的功能障碍。

    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资料表明:DDD(R)起搏模式对生存率、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力衰竭等几乎等于VVI(R)起搏模式,进一步研究发现减少心房颤动的作用中AAI明显优于DDD,提示DDD的右室起搏起了关键性的不良作用,应寻求更佳的生理性起搏—心室同步起搏(图5)。

CTO病变处理的新方法

    随着介入技术及设备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获益,但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在此次大会就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为主题,以实际手术中遇到的病例介绍了处理CTO的新创办法,对广大基层医生给予了建设性意见。

    葛教授就进入右冠状动脉的探头弯度给予指导,通常基层医生进入右冠状动脉的探头弯度较大,这样会造成右冠状动脉的撕裂,及夹层,葛教授建议一般探头的弯度为0.5~1 cm。

    对于CTO病变葛教授称其新创技术为双手互搏,即通过侧支循环血管进入病变血管,完成PCI术。为我们处理CTO病变指出了一条新路,深受广大基层医生的欢迎,葛教授还对我们介入工作者日常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强调温故而知新,勤于思考,善于创新。

版面编辑:何迎



高血压心力衰竭CTO起搏治疗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